高校毕业季是大学生身份转变,结束校园生活走向社会进行责任转换的关键期,毕业生离校前由于就业、对未来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周围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极易形成不良心理甚至是焦虑。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心理还处于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的阶段。有关焦虑心理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存在严重的焦虑倾向,过高的焦虑会对个体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产生不良影响。对大学生而言,毕业前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时期,其所面对的应激相对于其他时期较多。诸如毕业时自主择业、社会向大学生提出的日益苛刻的用人标准等,使得他们忧心忡忡,焦虑情绪增强。因此,大学生毕业前心理困惑、焦虑等心理障碍也是处于高发期。
走出毕业焦虑
为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大学生毕业前的焦虑心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位高校毕业生小黄因焦虑来咨询的例子,此案例纯属虚构:
小黄作为家中独生子,集家庭宠爱于一身,家庭条件较为优渥。父母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大专文化水平,从小对小黄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小黄从小到大,除了学习以外,没有其他生活方面的困扰,不需要从事诸如家务劳动等;受父母的教育方式影响,小黄一向专心于学习,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很少参加社会活动,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和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正常,在亲友眼里,小黄是一个乖孩子、好学生。
临近毕业,小黄考研失败,但不想离开学校,不想参加工作,但是又没有具体的方向;焦虑、烦躁、心慌等心理问题陆续上门,导致失眠,兴趣下降,易怒,学习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不良状态持续接近2个月,开始产生自我怀疑、不自信、对未来充满失望和恐慌心态,出现了心理焦虑内耗等问题,前来咨询。
经过多次与小黄谈心谈话后,总结了如下四个方面:
社会方面
小黄存在负性生活事件和潜在生活事件刺激,如考研失败、大学毕业,习惯于校园生活,对学校生活比较依恋,不想走出校园,不想面对生活的改变;较少参加社会活动,缺乏社会活动经验,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人际关系上与同学交往较少,缺乏与同学的交流,一般仅和几个比较熟的朋友来往,社会支持系统比较缺乏。
心理方面
存在认知错误,考不上研究生就认为自己无能,认为只有在学校才能使自己施展才华,不想离开学校走入社会,认为自己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环境。
情绪方面
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反应,自己能够意识到,但无法自己解决,缺乏应对问题的行为模式,只考虑考研一条路,面对即将毕业离校的潜在事实,不知所措。
个性方面
比较内向、敏感、听话,遇事容易紧张,比较依恋学校生活,不想离开学校。
小黄只是我们众多毕业生中的一个典型。毕业生就业是我们离开校园所迈出的第一步,在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毕业生们所呈现出的各种心理也是千姿百态的,只有克服了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真正适应社会、获得成长。功利心理、求闲求便心理、从众心理,均会让自己忽视很多因素,最后得不偿失。求职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在大学生的人生中至关重要,要谨慎对待,认真考虑,从自身的综合实力出发,禁止盲目跟随。
走出毕业焦虑
就业难的问题很大一部分还是与大学生自身有关,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因素有很多,在进行自我评估的时候会出现择业心理的偏差,一种是自视过高不能做到实事求是,理想中的职位与自己的能力不匹配,致使失去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种就是评估过低,不能充分发现自己的优点,进而将自己的缺点无限放大,造成不安、忧郁、失望、内疚的心理,不能勇敢选择职业。
很多大学生在专业是否对口方面总是认为,工作就必须和专业对口,才能真正做到才尽其用,实现自我的价值,所以在职业选择方面过分苛求对口专业,而忽视了那些对于非本科专业的学生来说只需要稍加适应就能胜任的工作,进而使得自己的就业渠道越来越狭窄。大学虽然被称为是“半个社会”,但与真实的社会之间还是存在不小的差异的,这也导致很多的大学生在心理认知上对社会产生了偏差,对于社会的认知中想象的成分占比过多,或者对社会的想象过于美好,使得期望值变高,所以会在以后就业时产生很大的心理冲突。
那么我们对于毕业焦虑应该怎么做呢?
01
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
制定职业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析个体的优劣势,根据个体兴趣和特点,将自身定位在最能发挥个体优势的行业和职位。大学毕业生在求职前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可准确定位职业方向,发现就业机遇,了解就业环境从而科学合理的选择就业岗位,缓解就业焦虑。
02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积极的应对方式往往会产生积极的应对效果,大学毕业生对就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遇到的困难,个体的认知会处于积极状态,会避免采取逃避问题、搁置问题或完全依靠他人解决问题的错误做法,促进个人就业问题的解决。
如果毕业生能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对当下的经济状况和就业环境进行积极认知,努力发掘就业中自身存在的优势资源,增强就业过程中的乐观、希望和自信心,克服疫情下的急躁、悲观和不公等负性心态,可减轻或避免就业焦虑,将短期内的不利因素影响最小化,积极适应环境变化,获取优质和理想的就业机会。
03
转变就业观念、就业预期
建议毕业生尽快从“精英化就业观”转变为“大众化就业观”。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也应该与之相适应,毕业生个人要主动转变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和普通劳动者角色的就业观念。毕业生应该及时调整就业预期,在面临自身生存和发展问题上,优先确保顺利就业,灵活调整预期薪资、岗位性质及就业区域,适应疫情下就业市场的岗位需求。
走出毕业焦虑
综上所述,我们要不定期地进行自我心态的调整,在择业、就业的过程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是在所难免的,要学会保持理智和清醒的头脑去面对挫折,根据社会的需要来解决自己就业定位的问题。让自己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并且树立自身的心理预设期,降低就业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导致的情绪低落,减少自身的焦虑情绪,加速自身身份的转变,进而提速自身的成长速度。
好了,今天的心理讲堂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希望我校所有毕业生们都可以走出焦虑,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转载梅南山心灵驿站